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活动图片 > 正文
    购物车
    0

    稻田里除养鱼虾,还可养鳖养蟹,增收不是点把点

    信息发布者:大山里的清泉
    2018-07-09 16:21:24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转载

    2018年四川农业主推技术在川农报的公众号发布后,许多朋友留言想学习稻田综合种养殖技术。

    川农妹专门向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李良玉所长请教,整理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端起板凳认真学,

    此条微信要收藏!

    要收藏!!

    要收藏!!!

    重要滴事情说三遍



    综合种养优势


    江油市兴水治旱以水兴渔


    提高水土利用率:实现了一水多用、一地多用,使农业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提高了稻田的资源利用率;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提供鱼产品,而且促进水稻增产,有利于农渔各业结构调顺,产业调优;

    改善食物结构:增加含有较丰富优质蛋白的鱼类产品,使全民都能吃到,从而增强人民体质;

    丰富人民生活:围绕稻田养鱼开展放鱼、捉鱼、品鱼等系列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隆昌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主推“稻-鳅”模式


    综合种养模式

    川农妹以前不晓得,听了李所长的介绍,才晓得原来稻田里不仅可以养鱼,能养的东西还多呢。


    七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综合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多功能互动的现代管理模式,集成、创新了适宜成都地区的“稻-鳖”、“稻-虾”、“稻-鳅”、“稻-鱼”、“稻-蟹”、“稻-鸭-鱼”、“稻-蛙”七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稻田工程改造、水稻栽培、水产养殖、稻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配套关键技术,并积极探索适合该技术体系推广的经营模式。



    综合种养效益

    经济效益:增加稻谷和鱼的产出。较单一种植水稻,稻谷产量能实现平产或适当提高,水产品平均增加利润1100-5200元/亩,稻米品质提升,售价增加。

    2014年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0.53万亩,仅占全市宜渔稻田面积的1.06%,2015年为1.2万亩,2016年发展到了5.57万亩,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9.97万亩、实现种养效益增收3亿元。



    文化效益: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比如,彭州升平镇的“稻鱼节”、温江万春镇的“稻田捉鱼”等,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现代渔业文化产业。

    生态效益:通过田间工程改造对田埂加高加固,可使稻田蓄水量每公顷增加3000立方米左右,增加了有效蓄水和湿地面积,涝洪时可蓄水分洪,干旱时又能抗旱;

    以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饵料残渣和水产动物的排泄物作为追肥,大大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鱼类能有效捕杀水稻害虫、有效取食杂草和水稻的无效分蘖,限制并降低了农药的施用,大大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

    水产动物在稻田中的活动,疏松了土壤,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形成,防止了土壤板结;

    鱼类还能清除了蚊子幼虫和稻田中的螺类,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农业生态环境。



    稻田综合种养专家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李良玉 所长

    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一定收藏)

    向上滑动阅览

    一、稻鱼共作技术要点

    1.养鱼稻田的准备 按农业部发布的“稻田养鱼技术规范”执行,开挖鱼沟、鱼凼,建好防逃设施。

    2.水的管理 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在 5 厘米~10 厘米;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可加深至 15 厘米;收割稻穗后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在 50 厘米以上。

    3.防逃 平时经常检查拦鱼栅、田埂有无漏洞,暴雨期间加强巡察,及时排洪、清除杂物。

    适宜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 稻种宜选用抗病、防虫品种,减少使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有扑虱灵、稻瘟灵、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水稻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溜,加深田水至 10 厘米以上,粉剂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喷料器喷,水剂宜在睛天露水干后喷雾器以雾状喷出,应把药喷洒在稻禾上。施药时间应掌握在阴天或下午5时后。

    二、稻鳖共作技术要点

    1.种稻鳖池改造 每口池面积在10亩以上,池底泥土保持稻田原样,只平整不挖深。四周挖深30厘米,浇灌混凝土防漏防逃。上面采用砖砌水泥封面,地面墙高1.2米,能保持水位1米。进排水渠分设,进水渠在砖砌塘埂上作三面光渠道,排水口由PVC弯管控制水位,能排干池水,排灌方便。

    2.稻田改造 以不破坏耕作层为前提,在稻田四周加固、夯实田埂,田埂截面近直角,并在内侧用水泥浇筑。或四围修筑堤埂,不渗水、不漏水。田埂或堤埂高度以0.8米~1米为宜,方便蓄水;顶面宽40厘米~60厘米。防止各稻田的养殖鳖相互间爬行混杂,影响科学饲养。若条件许可,进、排水水渠设在堤埂中间,并在稻田相对成两角的田埂上留有进排水口,方便排灌。进水口用60目的聚乙稀网布包扎;排水口处平坦且略低于田块其他部位,设一拦水阀门方便排水;并设聚乙烯网拦防止中华鳖逃脱。沟坑的开挖,养鳖稻田的沟坑的数量视稻田的面积大小确定,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中间,形状呈长方形,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之内,深度50厘米-70厘米。四周可用条石、砖或其他硬质材料和水泥护坡,沟坑埂高出稻田平面40厘米-50厘米。

    3.水稻栽培技术 一般选用单季稻为好。中华鳖养殖过的田块较肥,水稻品种选择以水稻生育期偏早、耐肥抗倒性高、抗病虫能力强、且高产稳产的早熟晚粳稻品种为宜,尤其是生产高品质米且栽培上要求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的水稻品种为好。水稻应选择栽植分蘖数大的,比较壮实的秧苗,,适时早栽;适宜插秧时间为4月底~5月中旬,10月底水稻收割,能实现有效避虫。

    4.茬口安排 中华鳖放养时间茬口可以选择水稻种植之前或之后。如水稻亲鳖种养模式一般在5月初先插秧。5月中下旬放养亲鳖。水稻商品鳖种养模式分两种:先鳖后稻模式一般是并于4月上旬在鳖池中种植水稻(为防止鳖毁坏秧苗,预先将中华鳖圈养在坑内过冬),插秧株数为1株;先稻后鳖模式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种植水稻,插秧株数为2株~3株; 7月中上旬放养从温室转移出来的中华鳖;水稻稚鳖培育种养模式一般在6月下旬种植水稻, 7月下旬放养当年培育的稚鳖。在水稻收割后到11月底不再投饲,准备冬眠。

    5.生态鳖的养殖 一般水稻亲鳖种养模式亩放养数在200只左右,放养规格每只为0.4千克~0.5千克。水稻商品鳖种养模式亩放养数在600只左右,放养规格每只为0.2千克~0.4千克。水稻稚鳖培育种养模式放养当年孵化的幼鳖数可提高到1万只/亩。主要管理措施有:一是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干法清塘,清塘后表层土用拖拉机翻耕一次,曝晒消毒。二是科学投饲。日投饵一次,能节省饲料和减少病害发生。在饲料中添加新鲜鱼,提高商品鳖的品质。三是水质管理。采用冬季进水,在处理池中进行过滤消毒。平时少换水或不换水,防止病害传染和减少养殖污染。常年保持水位稳定,为鳖创造安定的环境。四是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两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勤记养殖日志,做好三项记录。

    注意事项:

    1.鳖病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中华鳖放养前要用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分钟~20分钟,或用1.5%浓度食盐水浸浴10分钟。稚鳖放养时要注意茬口衔接技术,温差不宜过大,否则易患病。将经消毒处理的稚鳖连盆移至田水中,缓缓将盆倾斜,让鳖自行爬出,避免鳖体受伤。

    2.水稻病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品种,实施健身栽培、选择合理茬口、轮作倒茬、灾情期提升水位等措施做好防病工作。

    3.防敌害 及时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驱赶鸟类。如有条件,设置防天敌网和诱虫灯。

    适宜区域:全省。

    三、稻鳅共作技术要点

    1.稻田的基本条件 地势平坦,坡度小,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雨季不涝的田块;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为好,且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呈酸性或中性(pH值6.5-7),泥层以深20厘米为宜。稻田养殖面积不宜太大,3亩以内为宜,面积过大给生产上带来管理不便,投饵不均,起捕难度大,影响泥鳅产量。

    2.水稻品种的选择 适应直播的品种应是耐肥力强,矮秆、抗倒伏、生长期长、高产优质、抗病性能好的品种,选择中稻或晚稻为宜。尽量避免在水稻生长季节施肥、撒药。

    3.稻田工程改造

    (1)防逃工程。加固增高田坎,设置防逃板或防逃网,防逃板深入田泥20厘米以上,露出水面40厘米左右,或者用纱窗布沿四周围栏,纱窗布下端埋至硬土中,纱窗布上端高出水面15厘米-20厘米。在进出水口安装60目以上的尼龙纱网两层,纱网夯入土中10厘米以上,两层拦网起防逃作用。

    (2)鱼沟和鱼凼建设工程。在田间开挖鱼沟,鱼沟可挖成“一”“十”“田”“井”字等

    形状,深宽各35厘米,鱼凼设在进排水口附近或田中央,做到沟沟、沟凼相通,不留死角。鱼凼的面积根据需要可以为长方形、圆形等,深40-6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凼底可铺一层塑料板或者网片,方便捕捞。鱼凼、鱼沟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作泥鳅避暑防寒、施肥、用药的躲避场所,集中捕捞,还可以作为暂养池。

    进排水系统。建设独立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要高于水面约20厘米,在田坎的另一端,进水口的对角处,设排水口和溢水口,这样在进水、排水和溢水时,能使养鳅池中形成水流,均匀流过稻田,并充分换掉池中的老水,增加池中的新水。排水口要与池底铺设的黏土层等高或稍高,并在进、出水口加设用尼龙网片或金属网片制成的防逃网,防止泥鳅逃逸,溢水口设置于排水口上方,也要设置防逃网。

    4.稻田的结构形式 养鳅稻田的结构形式目前有4种,沟凼式,田塘式、 沟垄式和流水沟式。我省稻田养殖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沟凼式。

    (1)沟凼式。在稻田中挖鱼沟、鱼凼,作为鱼的主要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宽35厘米,深20-30厘米,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2)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 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鳅在田、塘之间自由活动。

    (3)沟垄式。将稻田周围的鱼沟挖宽挖深,田中间也间隔一定距离挖宽深沟,所有深沟都通鱼凼,鳅可在田中自由的活动。

    (4)流水沟式。在田的一侧开挖占总面积5%左右的鱼凼,挨着鱼凼开挖水沟,围绕田的四周,在鱼凼另一端水沟与鱼凼相通,田中间间隔一定距离开挖数条水沟,均与围沟相通,形成活的循环水体。

    5.施肥与消毒 在放种前进行消毒。用生石灰25-30千克对水全田泼洒。插秧前施足腐熟的有机粪肥做底肥。每亩施猪、牛粪100-200千克,繁殖培育天然饵料,促进泥鳅摄食生长。

    6.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在早中稻插秧完后即可放苗。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鱼体。

    (2)放苗方法。

    稻鱼同养模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放养,3-5鳅苗放养密度为1-1.5万尾/亩,规格均一度要好。

    稻鳅轮作模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50千克,第二天施禽畜粪肥200千克。施肥后,暴晒3-4天,使其腐烂分解,一周后,天然生物饵料比较充足时,放苗。

    (3)苗种消毒:鳅苗在下池前要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生物,并使泥鳅苗处于应激状态,分泌大量黏液,下池后能防止池中病原生物的侵袭。鱼体消毒的方法是:先将鳅苗集中在一个大容器中,用3%~5%的食盐水或者8毫克/升-10毫克/升(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鳅苗10~15 分,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左右,然后再放入养鳅池中,具体的消毒时间视鳅苗的反应情况灵活掌握。放苗时要注意将有病有伤的鳅苗捞出,防止被病菌感染,并使病原扩散,污染水体,引发鱼病。

    (4)放养密度:视鳅苗的规格、鳅池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鳅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水源条件好,饲养水平高,则可适当多放。一般的放养密度为:规格3-4厘米/尾,放养密度为15-20尾/m2;5~6厘米/尾的鳅苗,放养密度为10~15尾/m2;规格 6~8厘米/尾的鳅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尾/m2。

    7.日常管理

    (1)施肥。晒田翻耕后,放苗前一周左右,在鱼凼底部铺设10厘米左右的有机肥,上铺稻草10厘米,其上再铺泥土10厘米,作为基肥,培育浮游生物。畜禽粪肥肥效慢,肥效长,对泥鳅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肥量,一次性施足1000千克以上。

    (2)施药。一是先将稻田喷施1/2,剩余的1/2隔一天再喷施。二是喷雾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和叶茎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阴天或晴天的下午4时左右。施药前必须准备好加水设备以防泥鳅中毒后能及时加水,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捞上来,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在兼顾泥鳅与稻谷两者的基础上,应注意:少施或不施农药,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杀虫(杀虫灯等)或生物农药,严禁施剧毒农药,用药时加深水位;分批下药,切忌将农药直接投入水中,应将其喷在稻叶上,在稻叶干后,露水干前喷洒效果最好;晒田要把泥鳅赶到鱼凼,要始终保持鱼凼有水。

    (3)饲料投喂。一般以稻田施肥后的天然饵料为食,再适当投喂一些米糠、蚕蛹、畜禽内脏等,一天投2次,早上和傍晚各一次。鳅苗在下田后5-7天不投喂饲料,之后每隔3-4天投喂米糠、麦麸、各种饼粕粉料的混合物、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田中泥鳅总重量的 3%~5%;具体投喂量应结合水温的高低和泥鳅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到11月中下旬水温降低,便可减投或停止投喂。在饲养期间,还应定期将小杂鱼、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磨成浆投喂。

    (4)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肥水,但是如果水质恶化严重,不仅影响泥鳅的生长,而且还会引发疾病。饲养泥鳅的水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氧要保持2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6.5-7.5(一般池塘养殖时间长了均呈酸性,主要是氨氮含量增高,NH4+)。

    (5)防逃管理。泥鳅善逃,当进排水口的防逃网片破损,或池壁崩塌有裂缝外通时,泥鳅便会随水流逃逸,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另外在下雨时,要防止溢水口堵塞,发生漫田逃鳅。

    (6)防病管理。高温季节定期加注新水,换掉老水,每半月一次。当水质恶化严重时,应定期用生石灰在鱼凼鱼沟泼洒,消毒,调控水质。

    (7)防生物敌害。在田埂四周外侧用网片、塑料薄膜等材料埋设防敌害(蛇、蛙等)设备,高度以青蛙跳不过为宜,一般为1m左右。到育苗后期在稻田上方还要架设用丝线等材料制作的防鸟网或者树立稻草人。

    (8)水草移植。由于泥鳅苗种比较娇嫩,出膜后游动能力很差,所以在环沟中应当布置一些水草供泥鳅苗种下塘时附着栖息,同时水草还可用以净化水质。水草一般选用苦草、轮叶藻等,移植面积约占养殖面积的10%左右。如果水草过多生长,要及时捞除。水草移植时要用漂白粉消毒,杀死水草上粘附的鱼、蛙卵和水蛭等敌害生物以及病原体。

    8.泥鳅的捕捞

    (1)笼捕:一是在编织的鳅笼中放诱饵捕捉;二是将塑料盆用聚乙烯密眼网片把盆口密封,盆内置放诱饵,在盆正中的位置开1厘米大的2-3个小洞供泥鳅进入而捕捉。

    (2)冲水捕捉:采取在稻田的进水口缓慢进水,而在出水口设置好接泥鳅的网箱,打开出水口让泥鳅随水流慢慢进入网箱而起捕。

    (3)干田捕捉:排干稻田水,捕捉泥鳅。

    适宜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

    1.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适宜规模化发展,集中连片,方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2.做好进排水设施改造,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3.泥鳅有增高加固田坎,防逃网要深挖,防止泥鳅逃逸。

    4.注重鱼米品牌打造和价值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四、稻虾共作技术要点

    1.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10~50亩;

    2.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开挖稻田环沟,移栽水草,栽植面积10%左右;

    3.清明前每亩可投放活螺丝螺蛳100-200 千克;

    4.9月下旬,亩放养规格30克/只左右的亲虾15~25千克,雌雄比例2:1。4月下旬,每亩补放规格250~500只/千克的幼虾1.0~1.5万只;

    5.适时调控水位,保持水中肥度。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如菜饼、豆渣、大豆、螺肉、蚌肉、莴苣叶、黑麦草等。实行轮捕轮放,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

    适宜区域: 全省各地的低洼稻田。

    注意事项: 在小龙虾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格。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范莉

    校对:左杉

    审核:周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